中新社魯甸9月3日電 題:雲南魯甸地震滿月記:生活在龍頭山繼續
  中新社記者 王艷龍 保旭
  9月3日,雲南魯甸6.5級地震整整過去一個月,中新社記者再次踏上這塊曾支離破碎的土地。悲傷的淚水已被久違的笑臉、匆匆的腳步所取代,就像樹立在龍頭山鎮路邊的標語:擦乾眼淚,挺起胸膛,自強不息,重建家園。
  熱鬧的龍頭山鎮
  3日是龍頭山鎮的趕集日。營盤村腰店子社的陳國陸,一大早就到臨時集市上買種子。這是他地震後第一次上街購物。
  “一直都在忙著收東西、摘花椒。”陳國陸說,地震後,他曾到鎮上給老父親開過藥,但當時根本沒心情逛街。現在家裡兩個孩子順利上學,臨時帳篷提供了住處,生活逐漸恢復平靜,他也開始籌劃未來生活。
  幾百米長的街道上,陳國陸走了好幾個來回,最後用12元錢(人民幣)買下了3斤大蒜回家種。“作為一個莊稼漢,還是要在合適的時候,種點東西,才有希望。”
  龍頭山鎮的街道兩旁,餐館、商店、銀行都已開門營業,街上到處是來趕集和購物的村民,三五成群地提著水果、蔬菜來回穿梭。
  “核桃放在家裡保存不了,背來隨便賣賣。”73歲的老人陳興財手裡拿著半瓶啤酒,邊喝邊告訴記者,他今早和幾個村民一起將自家的一點核桃賣掉。不一會兒,就有幾位村民買走了好幾斤。
  板房裡的課堂
  一大早,龍泉中學里朗朗的讀書聲,穿過板房,響遍騾馬口村莊。來自龍頭山鎮四鄉八野的2300多名學生聚集在這裡上課。
  龍泉中學校長李明響告訴記者,龍泉中學在地震中損毀,但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,板房校舍開學前全部建好。
  七年級學生羅先美在心理疏導課程上寫道“無論失去了什麼,我們在一起;無論發生了什麼,我們在一起,因為我們在一起,一起會好好的”。如今,她希望這個方式幫助全班同學共同應對困難。
  地震中,這位13歲的小女孩父親受傷,4歲的妹妹害怕閃電,但地震後的日子里,她會告訴妹妹,“不怕,有姐姐在,我們在一起”。
  “這一年裡都會有專業人員,負責跟蹤對孩子們進行心理輔導。”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青年創新團隊秘書長吳坎坎稱,開學輔導課程後,相關人員還會進行後續心理教育課,使孩子心理健康水平達到震前程度,提升孩子們的心理素質。
  走出龍泉中學,讀書聲繞耳不絕,校園裡掛著“挺起不屈的脊梁,面向光明未來”的標語。
  留下來的抉擇
  近些天,49歲的羅運普都會在街上擺攤做生意。回想起這一個月的時光,這位中年漢子坦言:“心情變化太大。”
  羅運普老家在四川宜賓,之前他一直在浙江打工。4年前,他的大兒子羅萍迎娶了龍頭山鎮的姑娘,2012年,大孫子誕生,他與老伴來到龍頭山鎮照顧孫子,發現這個小鎮山清水秀,佐料生意也好做,便扎根下來,也正因如此,一家人遭遇了那場強震。
  “地震後,大兒子建議全家回宜賓。”羅運普說,地震把家裡的店鋪震得七零八落,全家人傷心至極。但當地政府鼓勵他們邊清理、邊開張做生意,店鋪便重新開了起來。
  隨著顧客的增多,和對龍頭山的感情,一家人最終選擇了留下。“只要和家人在一起,龍頭山也挺好的。”
  為了幫助正在經歷災難的家人,羅運普的小兒子也從浙江來到龍頭山,一起照顧店鋪。雖然地震後生意不算紅火,但日漸恢復的生活,讓他看到了希望。
  小兒子說,“災難雖然可怕,但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難得,我也想在這娶妻安家了。”
  記者離開時已是下午,幾輛外來採購花椒的小貨車已開到街口,成群的學生結伴回家,手裡拿著剛剛得到的練習本。站在公路上回望龍頭山鎮,在那片被震碎的土地上,幾台挖機在轟鳴作業,將一大塊河谷地推平,等待建房。(完)  (原標題:雲南魯甸地震滿月記:生活在龍頭山繼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okzuofcio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